美国正经历着严重的木材短缺, 将价格推至历史新高。 预计多年来最忙碌的建筑季节将到来,建筑商为此而大量囤货。
建筑商表示,较高的木材成本使房屋价格上涨。去年森林大火和美加之间的贸易争端限制了供应,价格从那时起开始上涨。现在,建筑商则因为卡车和轨道车短缺而需要支付更多。
由于经济强劲和房屋市场供应紧张, 木材需求非常旺盛。 预计今年春天将会有一个繁忙的建筑季节。
但也因为这强劲的需求, 原材料价格比劳动力短缺更成为建筑商的主要担忧。许多已经付款的客户,因卡车短缺或恶劣天气所造成的运输瓶颈, 只能欲哭无泪地等待延迟的货物。
今年2月,一家美国公司在多年以来第一次用完所有用于墙壁,地板和屋顶的木材。 他的货物被卡在20英里以外的轨道车上,无奈之下只能到附近的家得宝去买当天所需的木材。
专家们表示,这样的趋势将会持续,劝买家为将近的忙碌季节开始囤货。
我国木材进口持续增加 三大问题不容忽视
我国是全球第二大木材消耗国,木材刚性需求逐年增加。2017年国家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国内商品木材产量每年减少约4000万立方米。1-10月,我国进口木材7614.9万立方米、162.5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5.8%、23.7%。根据江苏吴江检验检疫局调研,我国进口木材大幅增加,但三大问题不容忽视。
一是进口中高档 木材量减价增。近年来,全球关于控制木材出口的政策层出不穷,红木、紫檀等一些中高档材种受CITES公约新政、出口配额和关税调整、通关时间限制等影响,进口量明显减少,价格快速上涨。如江苏口岸几年前进口红木、紫檀数量每年在5万立方米左右,目前已没有这些材种进口;另外价格也大幅上涨,10月末,江苏市场30-40cm径级大果紫檀原木价格约2.6万元/吨,较年初上涨40%。
二是企业无定价话语权。我国虽然是世界最大的木材进口大国,但在国际木材市场价格话语权明显不足。一方面,木材贸易是卖方市场,价格长期被供应商操控。另一方面,我国木材进口商“跟风”“散沙”式的经营模式,据木材进口商反映,今年我国进口优质木材的数量远低于印度和越南,但进口价格却远高于印度和越南,削弱了我国木质家具在国际市场竞争力。
三是有害生物传入风险加大。木材特别是原木极易携带外来有害生物。虽然我国对进口原木有明确的检疫要求,但由于出口国管理不到位、除害处理技术水平低等因素,进口原木携带有害生物情况依旧严重。这些外来有害生物一旦传入定殖,将严重威胁国内农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安全。由于进口木材数量太多,而带有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又极高。
对此,江苏吴江检验检疫部门建议:一是加快发展人工中高档木材替代林以及速生林、工业原料林的培育,提高国内木材生产供给能力;二是加大木材循环利用力度,建立木材节约和代用的标准、政策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使中国木材和木材代用品的生产和消费向节材型和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三是深化国际检疫合作,建立统一高效的木材出入境检疫机制,防范有害生物传入风险
2017年11月,美国软木价格达到历史的最高点,让软木的价格猛涨了百分之三十,本来想到的是向加拿大生产商拿下高额关税,最后却反过来为美国的消费者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原本以为2018年的软木市场价格会有所下降,但是仍旧没有避过软木向着“天价”方向飙升的现实,截止到现如今,软木价格已经升至历史高位,也有可能再创新高!
相关人员分析表示,这也是自1995年1月以来,最高的价格,猛涨之后,虽然有一个短暂的暂停期,但是在今年二月,价格仍旧在持续上涨。进口木材逐渐占据国产木材的部分份额,杨木类的木材也会被大量取代,成为人造板的第一选择。
随着 木材原料的增大,要想在短期内实现供需之间的扭转是极为困难的,这是导致软木价格增加的原因之一。需求量在增加,供货不足的情况发生,国内货量的短缺,在某种程度上更是助涨了软木价格的上升。
就南方松而言,从最近几个月的发展行情来看,防腐木常常会用到一些比较大的木质结构材料,对于木材的要求也较高,普通的防腐木很难满足结构性材料的使用,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容易出现问题。
所以,南方松防腐木就成为了木质景观结构的最优选择。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人造板的年消费量已经达到了1020万立方米,而胶合销量的增加,会为木材的粘稠程度带来一定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减少对石化资源的依赖,南方松防腐木的销量也随之增加。
同硬木相比较,软木的市场应用更为广泛,且市场的需求量更大,例如在沿海等地,每个月基本上会有5-6条船的软木到达巷口,且每个货船的载货量都在三万个立方米左右,这就表示,沿海等地的软木数量会达到15万个立方米左右。
未来中国需要退耕还林,保护森林,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林地保护政策,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软木的产量将减少,所以就会由进口软木来弥补。
随着销售价格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买家会利用云杉-松-铁杉(SPF)来代替南松木,这些都是生产等级较高的木材,所生产的木材在市场上也为SPF做推广。
在政策的驱动下,大量没有达到标准的企业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同时也会影响到市场上的存量,在矛盾被进一步激化的情况下,原料增长和日渐高涨的环保成本会导致软木价格整体的上升。
从整个国际范围来看,花旗松价格增速在放缓,所以部分贸易商认为这是现如今最好的状况。国外供应商的价格正从880美元/千板尺上升到了920美元/千板尺。
2018木材价格迎来新巅峰?成本将大幅提高!
受国家宏观调控、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2017年我国木材价格指数走势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红木、原木市场势头高涨。预计2018年木材行业涨价潮仍将持续,原木市场价格将会持续上涨。
预计2018年木材行业涨价潮仍将持续
国内原木市场
截至2017年10月,原木分类综合指数报收1108.49,环比涨幅0.2%。三大市场两涨一跌,广州鱼珠原木指数为1120.08,上涨0.67%;上海福人原木指数为1177.26,上涨0.04%;四川大西南原木指数为976.34,下跌0.86%。
到目前为止,鱼珠市场进口原木各代表材种仍旧保持畅销的势头,巴花、非洲紫檀等依旧是厂家热捧的对象,成交价分别为3000元/立方米、3650元/立方米。
影响中国木材价格指数走势主因
1、环保风暴
如果说2015年是环保政策施压的起始年,2016是环保政策爆发年,那么2017-2018就是环保改革年。
随着各种环保政策的相继出台,这场持续长久的环保风暴掀起并覆盖全国31个省份,不少木业企业停产整治甚至被查封。众多中小家具企业将面临原材料紧缺、资金产品滞销等危机,最终引爆倒闭潮。
2、供应缺口
尽管木材行业遭受严重打击,市场走货速度缓慢,木材价格有所下降,但也有部分木材因加工厂停产引发市场供不应求而涨价,在环保风暴愈演愈烈,进口成本提高,到货量与库存量也有限,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便呈涨价趋势。
3、成本提升
人工成本的增加。大部分木材工厂生产方式传统,环境糟糕,男女比例失调,加之员工跳槽频繁,工厂不得不开发多种渠道招工,涨工资、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高成本直接压缩了企业利润。
运输成本增加。自2017年下半年开始,船运费用开始有上涨趋势,更有欧洲船运公司发布通告,今年费用将要涨到2500美金或者更高,进口木材商难以承受。今年起,铁路,海运集装箱等运费也正式涨价,行业人士估计调价会在5%-8%之间,而海外供应地的原木价格也持续上涨。
2018木材市场走向预测
1、环保改革影响巨大木材涨价潮或将持续
环保严查反反复复,廊坊、邢台、菏泽、临沂、东阳等几个木材基地,大约占中国板材产量的70%,先后受到中央环保督察督查重压,95%的木业企业被临时停产整改。
前些时间,由于市场产能过剩,加之被很多偷工减料、刻意压低价格的小生意人打乱了市场价格,以至于很多好的产品难以彰显出来,价格也因此提不上去。
但在政策紧驱之下,大量不达标企业将被严惩,这便会影响市场上的存量,当供需矛盾进一步激化,加之通货膨胀导致的原料及配套涨价和日益高涨的环保成本,这势必导致木制产品整体上涨。环保风暴暂时不会结束,所以木材市场涨价潮恐将一直持续。
2、禁出口政策相继实施原木市场供不应求
各地禁伐令以及禁止原木出口政策的相继实施对于我国原木市场现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接下来我国原木市场必然供不应求,今年原木价格攀高已然可见。
木材价格上涨,木业看似一片繁荣,但涨价的同时,经营成本也随之提高,商家们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高买高卖并不能带来更大的利润,反而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行业繁荣的背后,是木材人的艰辛经营。